国际高中衔接课为何是升学关键?
每年9-10年级学生转入国际高中时,常遇到"课程断层"问题——国内初中知识体系与国际高中的IGCSE、A-Level等课程存在明显差异,语言要求从日常交流跃升为学术写作,专业科目更涉及大量陌生概念。数据显示,未参加衔接课程的学生中,约68%在高一上学期出现成绩波动,32%因适应缓慢影响后续标化考试准备。本衔接课程正是为破解这一困局而设计,通过系统预学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衔接桥梁。
四大核心科目设置:覆盖国际高中必修领域
语言能力:从日常英语到学术英语的跨越
国际高中对英语的要求远不止听说读写,更强调学术场景下的应用能力——课堂讨论需要精准表达观点,论文写作需掌握学术规范,标化考试(如托福、雅思)更侧重逻辑论证。本课程特别设置"学术英语模块",通过精读学术期刊片段、模拟课堂辩论、练习文献综述写作等方式,系统强化学生的学术词汇储备、逻辑表达能力与文献阅读速度。例如,针对托福写作常见的"教育类话题",学生会提前接触相关学术论文结构,掌握论点展开技巧。
数学衔接:IGCSE&PRE-IB大纲深度解析
国际高中数学与国内初中数学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点广度,更在于思维方式——从"解题技巧"转向"逻辑推导",从"单一题型"扩展到"实际问题建模"。课程大纲严格对标IGCSE与PRE-IB数学要求,重点覆盖函数图像分析、概率统计应用、几何证明逻辑等模块。例如,在"统计与概率"章节,学生会接触真实的国际高中例题,学习如何用统计图表呈现数据、通过概率模型预测结果,这种训练能直接降低高一阶段的学习压力。
理化基础:专业词汇与概念双轨夯实
物理化学是国际高中的核心科学科目,但大量专业术语(如"熵变""氧化还原反应")和抽象概念(如"量子力学基础")常让新生望而却步。课程采用"词汇+概念"双轨教学模式:一方面通过词根词源记忆法、专业术语分类表(如物理量单位、化学元素周期表扩展)帮助学生快速掌握200+高频专业词汇;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模拟、案例分析(如用热力学原理解释冰箱工作原理)让抽象概念具象化,确保学生不仅"记住术语",更"理解本质"。
经济预学:高一必修科目的先发优势
作为国际高中高一普遍开设的必修科目,经济学涉及"供给需求理论""市场结构分析""宏观经济指标"等基础内容。课程提前引入国际高中常用的经济学教材(如《经济学原理》入门版),通过"生活案例+理论讲解"的方式,帮助学生理解边际效用、机会成本等核心概念。例如,用"奶茶店定价策略"解释供给需求曲线,用"暑假兼职选择"分析机会成本,这种贴近生活的讲解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深度。
课程带来的四大核心收益
- 知识体系衔接:通过国际课程大纲预学,消除国内初中与国际高中的知识断层,实现基础课程的平稳过渡
- 英语能力跃升:学术英语模块针对性提升阅读、写作、表达能力,为后续标化考试(托福/雅思)和课堂学习奠定基础
- GPA成绩保障:提前掌握专业科目核心内容,降低高一学习难度,统计显示参与课程的学生首学期GPA平均提升0.5-1分
- 学习效率优化:通过预学建立知识框架,后续学习中能更高效吸收新内容,节省出的时间可用于竞赛准备、背景提升等附加项目
开班详情:灵活安排适配不同需求
招生范围
主要面向9-10年级学生,无论计划入读A-Level、IB还是AP体系的国际高中,均可报名参与。课程内容会根据学生目标体系(如IB侧重理论深度,AP强调实践应用)做针对性调整,确保预学内容与后续课程高度匹配。
教学模式
采用8-12人小班教学,这种规模既能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(如单独辅导薄弱环节),又能通过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等互动形式激发学习主动性。课堂设置"即时反馈机制",教师会在每次课后提供个性化学习报告,标注需加强的知识点。
时间安排
课程在暑假期间滚动开班,设置早班(9:00-12:00)、午班(14:00-17:00)两种时段选择,学生可根据家庭安排灵活报名。每期限额24人,建议提前1个月完成报名以锁定学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