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为行业输送具备实操和理论的机器人工程师、工业大数据工程师等
  • 打造以机器人工程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生态链的科技型企业
  • 以工业数据采集基础课程为起点,帮助学员系统认知工业数据体系

400-882-5311

南京工业大数据工程师培训(数据采集方向):从技术原理到实战的系统学习路径

南京工业大数据工程师培训(数据采集方向):从技术原理到实战的系统学习路径

授课机构: 南京指南车机器人

上课地点: 校区地址

成交/评价:

联系电话: 400-882-5311

南京工业大数据工程师培训(数据采集方向):从技术原理到实战的系统学习路径课程详情

专业师资:行业一线经验的深度赋能

南京指南车机器人工业大数据工程师培训班(数据采集方向)的教学团队由近20位专职讲师与100余位兼职工程师组成。这些讲师均来自工业自动化、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一线,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,更积累了大量工业大数据项目实战经验。他们擅长将复杂的工业通信协议、传感器原理、边缘计算等技术知识,通过实际案例逐层拆解,帮助学员快速建立从技术原理到场景应用的完整认知框架。无论是Modbus协议的底层逻辑,还是OPC UA在跨设备通信中的具体应用,讲师们都能结合自身项目经历,给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。

数据采集工程师:工业数字化的关键枢纽

在工业智能化进程中,数据是驱动决策的核心资源。从智能制造的产线优化到预测性维护的设备健康管理,从质量追溯的全流程监控到能耗管理的成本控制,所有工业互联网应用都依赖于高质量的原始数据支撑。数据采集工程师正是这一数据链路的起点构建者——他们需要从机床、机器人、PLC、传感器等各类工业设备中,捕捉分散的、异构的原始数据,并通过协议转换、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,将其转化为可被上层系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。

工业现场的复杂性对数据采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设备层面,不同品牌的机床可能采用Modbus、Profibus等不同通信协议,老旧设备与新型智能装备的接口标准差异显著;环境层面,车间内的强电磁干扰、机械振动等因素,会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。数据采集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通信协议的技术细节,还需具备硬件调试能力——从工业网关的配置到传感器的安装校准,从通信线缆的选型到抗干扰方案的设计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支撑。

数据质量直接决定分析价值。如果采集到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存在延迟,可能导致设备过热预警失效;若振动传感器的采样频率不足,轴承故障的早期特征将无法被捕捉。因此,数据采集工程师的工作远不止“收集数据”,更需要设计合理的采集策略(如确定采样频率、选择关键参数)、实时监控数据质量(如异常值检测、缺失值补全),并通过边缘计算实现数据的初步清洗与压缩,确保最终进入数据分析环节的数据具备准确性、实时性与完整性。

从角色定位看,数据采集工程师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“翻译官”。他们搭建的不仅是一条数据传输通路,更是连接车间设备与云端平台的信息桥梁。例如在某汽车制造企业的产线改造项目中,数据采集工程师通过部署支持MQTT协议的边缘网关,将200余台注塑机的温度、压力、能耗数据实时上传至工业互联网平台,最终实现了设备OEE(综合效率)的提升23%,这正是数据采集价值的直接体现。

硬核设施:1:1还原工业场景的实训支撑

为确保学员掌握工业现场实战能力,培训班配备了三大核心实训设施:

  • **工业协议库**:覆盖60+主流设备协议,包括发那科机器人FOCAS协议、ABB机器人PC SDK接口等,学员可通过模拟软件直接调试不同协议的通信流程,掌握从协议解析到数据提取的全流程操作。
  • **干扰实验室**:模拟工业现场强电磁、高振动、温湿度波动等复杂环境,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。例如在电磁干扰测试中,学员需通过调整屏蔽线缆、优化网关配置等方式,确保振动传感器数据的传输正确率达到99.9%以上。
  • **产线沙盘**:1:1复刻宁德时代电池检测线,包含200+传感器节点(如温度、压力、视觉传感器),完整还原从电芯检测到电池PACK装配的全流程数据采集场景。学员可在沙盘中模拟产线故障(如传感器松动、通信中断),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异常处理与数据修复技能。

灵活修读:适配不同需求的学习模式

考虑到学员的职业背景与时间安排差异,培训班提供三种修读方式:

脱产班
周一至周五9:00-17:00集中学习,周期8周。适合应届毕业生、计划短期转型的从业者,通过高密度学习快速掌握核心技能。
周末班
周六日全天授课,学习周期延长至4个月。适合在职工程师、工厂管理人员等需兼顾工作的学员,通过分散式学习逐步积累技术能力。
线上+线下混合班
理论课程通过直播形式学习(可回看),实训课程提供录播视频,线下每月安排2天集中实操。该模式适合异地学员或时间高度碎片化的学习者,兼顾灵活性与实践深度。

课程体系:覆盖全链路的技术能力培养

培训班课程设计紧扣工业数据采集的实际需求,从基础原理到场景实战层层递进,具体包含四大模块:

1. 工业数据采集基础

系统学习传感器原理与选型(温度/压力/振动/图像传感器)、主流工业通信协议(Modbus、OPC UA、Profinet、MQTT)、边缘计算设备部署(树莓派、西门子ET200SP)等内容。通过实验课掌握传感器信号调理、协议报文解析、边缘网关配置等基础操作。

2. 数据采集系统开发

聚焦开发实战,包括Python数据采集(使用Scrapy、Requests、Paho MQTT库实现设备数据抓取)、Java IoT开发(基于Spring Boot+MQTT Broker搭建采集服务)、实时数据流处理(Apache Kafka消息队列、Flink流计算框架应用)。学员需完成从单设备数据采集到多协议并发采集的系统开发项目。

3. 数据存储与治理

学习SQL数据库设计(MySQL、PostgreSQL)与NoSQL应用(MongoDB非结构化数据存储、InfluxDB时序数据库优化),重点掌握数据质量管理技术(异常值检测算法、缺失值插补方法)。通过产线沙盘数据治理项目,学员需完成从原始数据入库到清洗后数据输出的全流程操作。

4. 工业场景实战

结合真实工业场景开展综合实训,包括设备状态监控(PLC数据对接、振动信号采集)、能源管理系统(EMS)数据采集与可视化、预测性维护案例(轴承故障预警、产线停机分析)等。同时覆盖云平台与边缘协同(AWS IoT/Azure IoT Hub部署)、数据安全与加密(TLS协议、MQTT over WebSocket)等高级内容,确保学员具备独立设计工业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的能力。

适合人群:多领域从业者的能力升级通道

本课程面向以下五类人群,帮助其快速掌握工业数据采集核心技能:

  1. **自动化/机电/电气专业在校生/应届生**:通过系统学习填补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差距,掌握工业大数据领域的“敲门砖”技能,提升竞争力。
  2. **设备维护/电气维修工程师**:从传统的“故障后维修”向“数据驱动的预测性维护”转型,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识别故障隐患,提升个人技术价值。
  3. **生产/工艺/质量管理人员**:掌握数据采集技术后,可更深入地理解生产数据背后的工艺逻辑,为工艺参数优化、质量缺陷根因分析提供数据支撑,推动管理决策从经验导向转向数据导向。
  4. **跨行业转型者**:工业数据采集是工业大数据领域的基础环节,技术门槛适中且应用场景广泛,适合对工业互联网、智能制造感兴趣的IT/软件从业者转入工业领域。
  5. **技术人员技能提升**:已具备一定工业自动化或IT基础的技术人员,通过本课程系统学习工业通信协议、边缘计算等深度内容,成长为专业的数据采集工程师。

南京指南车机器人

南京指南车机器人
认证 7 年

成立: 2006年

认证 地址认证 教学保障 在线预约 到店体验 售后支持
0.036081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