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青少年素质教育领域,有一个以"虎贲"为名的教育品牌正逐步被家长熟知——铁血虎贲。作为戎耀户外拓展旗下重点打造的军事教育品牌,自2017年创立以来,始终聚焦6-17岁中小学生群体,构建起包含军事夏令营、军事冬令营、青少年研学旅行的完整课程体系。同时针对企业及学校需求,提供专业团建、企业文化建设、校园军训等延伸服务,形成"青少年教育+机构服务"的双轨发展模式。品牌总部设立于南京栖霞区,这里既是长三角教育资源的核心聚集地,也为品牌辐射华东地区提供了地理优势。
军事教育的落地离不开专业的场地支撑。铁血虎贲精心布局南京、合肥两大国防教育基地,总占地面积达2000亩,均选址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区域。基地内军事氛围浓郁,从标准化训练场地到战术模拟设施,从宿舍营房到后勤保障中心,硬件配置覆盖训练、生活、学习全场景。
值得关注的是基地的管理体系:安全规范的管理制度贯穿日常运营,从学员入营体检到每日安全巡查,从教官24小时值班到应急预案演练,构建起严密的安全防护网;纪律作风方面,延续军营"令行禁止"的优良传统,通过队列训练、内务整理等细节强化规则意识;后勤保障则涵盖营养配餐、医疗站驻点、物资供应等模块,确保学员在训练中得到充分的生活支持。
支撑这些硬件与管理的,是一支200余人的教官团队。他们均来自退伍军人中的精英,经过严格的选拔与系统的教学培训,既保留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,又掌握青少年教育的专业方法。在日常训练中,教官既是严格的指导者,也是学员成长的陪伴者,这种"亦师亦友"的关系成为基地教育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针对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拖拉、依赖、叛逆等问题,铁血虎贲设计了八大成长训练模块,每个模块都对应具体的训练场景与评估标准,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突破。
军营生活的堂课就是时间管理。从早晨6点准时起床,到集合整队的3分钟限时,从训练项目的时间分配到晚间总结的日程规划,通过集体生活与队列训练的双重约束,让"守时"成为肌肉记忆。学员需要完成从"被提醒"到"自主规划"的转变,最终形成稳定的时间观念与纪律意识。
"我不行""做不到"是很多孩子的口头禅。基地特别设计渐进式挑战项目:从3公里拉练到5公里越野,从低障碍攀爬到底空断桥,每个项目都设置"努力可及"的目标。当学员在教官的鼓励下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,自我认知的边界被不断拓宽,"我能行"的信念逐渐建立。
紧张、害怕是成长的必修课。基地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帮助孩子直面内心:夜间紧急集合培养处变不惊的心态,战术对抗演练锻炼临危不乱的能力,团队协作任务化解社交焦虑。当孩子发现"恐惧源于未知",并掌握应对方法时,面对挑战的勇气自然提升。
离开父母的"保护伞",孩子需要独立解决问题。整理内务时要考虑物品摆放的合理性,野炊时要协调食材分配与烹饪步骤,团队任务中要协商行动方案。每一次选择与承担后果的过程,都是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,逐渐摆脱"遇到问题找父母"的依赖模式。
针对部分孩子"索取型"思维,基地设置感恩教育专场。通过家书写作、亲情视频、家长角色体验等活动,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付出;结合军事主题讲座,感受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担当。这些体验式教育像种子一样,在孩子心中种下理解与感恩的萌芽。
"动手"是成长的关键。搭建帐篷需要掌握绳结技巧与结构原理,手工课程考验耐心与创造力,野炊要求统筹规划与团队协作。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,实则是生活技能的综合训练。当孩子看着自己搭建的帐篷、完成的手工作品、共同烹饪的饭菜时,成就感会转化为持续的动手动力。
探索是认知世界的起点。基地结合红色文化资源设计研学路线,带领孩子探访革命遗址、了解军事历史;设置自然观察任务,引导发现营地生态的奥秘;开展科技军事体验,接触基础军事装备原理。这些活动打破课堂的局限,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"探索"的乐趣与价值。
"你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"这是基地常问的问题。通过军事主题讲座、优秀退役军人分享会、团队领导力训练,孩子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榜样力量。当他们在团队任务中担任"小队长",指挥成员完成目标时,领导力的萌芽开始生长;当听到军人保家卫国的故事时,责任感与使命感悄然建立。这些体验最终会凝聚成清晰的理想,成为成长的内在动力。
回顾铁血虎贲的发展轨迹,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设施与课程体系,更在于对"军事教育本质"的深刻理解——军事训练不是目的,而是通过军事化的场景设置,培养孩子受益终身的核心素养。无论是时间管理、独立能力还是探索精神,最终都指向"完整人格"的塑造。
对于家长而言,选择铁血虎贲不仅是为孩子寻找一个暑期活动,更是为成长选择一个有价值的"第二课堂"。这里没有填鸭式的说教,只有沉浸式的体验;没有空洞的口号,只有可感知的改变。当孩子带着更自律的习惯、更坚韧的品格、更开阔的视野离开营地时,正是品牌教育理念的印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