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. 《尚书·尧典》载“乃命羲和,钦若昊天,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时”,历代王朝颁行100余部历法。古代重视历法的主因是?
选项:A.农耕经济主导 B.国家统一需求 C.君权神授思想 D.疆域扩张需要
解析:题干强调“历代王朝”共性。B(统一)、D(疆域)非所有王朝特征;C(君权神授)汉代后才盛行。古代以农耕为基础,历法直接服务农业生产,故答案选A。
25. 汉武帝统一货币、实行盐铁官营等政策,主要目的是?
选项:A.巩固中央政权 B.减轻农民剥削 C.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D.遏制工商业发展
解析:题干核心是中央对经济的管控。B(农民)、C(所有制)未提及;D(遏制工商业)片面(官营手工业属工商业)。中央直接控制经济命脉,最终强化集权,选A。
26. 文成公主、金城公主和亲吐蕃,反映唐代哪一特征?
选项:A.民族矛盾消除 B.妇女无自由 C.开明民族政策 D.统治阶级团结
解析:A(消除)、B(无自由)表述绝对;D(统治阶级)与民族间通婚无关。和亲体现唐代对边疆民族的包容态度,选C。
27. 明代《三国演义》“桃园结义”流行,民间建“结义庙”,反映?
选项:A.市民文学发展 B.理学束缚人性 C.大同思想推崇 D.商品经济重视信义
解析:A(文学)仅部分现象;B(理学束缚)与“结义”倡导的情义矛盾;C(大同思想)无依据。明代商品经济活跃,“信义”成为商业伦理,与“结义”精神契合,选D。
28. 咸丰帝不严守不平等条约,奕䜣主张“守约践言”,变化说明?
选项:A.清军力增强 B.统治矛盾尖锐 C.卖国立场 D.外交接轨国际规则
解析:A(军力)与史实不符;B(内部矛盾)未体现;C(卖国)主观片面。从“不守约”到“守约”,反映清外交观念向近代规则转变,选D。
29. 民国十九年“月里嫦娥”化妆品商标注册证,佐证?
选项:A.抗日救亡兴起 B.市场经济法制化 C.民族工业春天 D.生活水平提高
解析:民国十九年为1930年,A(抗日)1931年后;C(春天)1912-1919年;D(生活水平)与商标无关。商标注册证体现法律对市场行为的规范,选B。
30. 1948年中共强调从国统区城市吸收干部,目的是?
选项:A.认识革命艰巨 B.提高执政能力 C.争取战争胜利 D.准备土改一五计划
解析:解放战争胜利在望,工作重心将转向城市管理。吸收城市干部可提升执政能力,适应新任务,选B。
31. 1980年代深圳蛇口工业区干部招聘、超产奖励等制度,作用是?
选项:A.奠定开放格局 B.拉开改革序幕 C.增强企业活力 D.推动市场经济
解析:A(开放格局)需多领域措施;B(序幕)是十一届三中全会;D(市场经济)1992年后提出。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,选C。
32. 罗马帝国长期稳定,关键因素是?
选项:A.帝国法规 B.民主制度 C.高压政策 D.官僚体系
解析:B(民主)属古希腊;C(高压)无法长期维系;D(官僚)非核心。罗马法通过规范社会关系,巩固了帝国统治,选A。
33. 文艺复兴作品仍以宗教为主题,说明?
选项:A.未摆脱神学 B.理性批判宗教 C.宗教形式表人文 D.倡导天主教价值观
解析:A(完全未摆脱)绝对;B(理性)属启蒙运动;D(天主教)与人文主义矛盾。文艺复兴借宗教题材表达人性关怀,选C。
34. 英国工业革命动力应用统计,反映?
选项:A.棉纺织业迅速 B.蒸汽动力趋势 C.水动力占优 D.动力均衡发展
解析:A(棉纺织)未体现;C(水动力)仅个别地区;D(均衡)与工厂数量差异矛盾。蒸汽动力应用远超水力,说明其成为主流,选B。
35. 苏联解体后美国调整中东战略,说明?
选项:A.放弃霸权 B.多极化形成 C.改变中东格局 D.两极瓦解加剧紧张
解析:A(放弃)与“积极插手”矛盾;B(多极化形成)表述错误(是趋势);C(改变格局)夸大影响。苏联解体后美国单方面干预,导致中东局势更复杂,选D。
(1)概括汉字历史作用(15分)
核心要点:①统一文字促进信息沟通;②增强民族认同与国家凝聚力;③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;④传播中华文化至东亚。
(2)分析扫盲运动特点与意义(10分)
特点:主导、全国范围、持续时间长、服务工业化、成效显著;意义:巩固政权、提升人口素质、促进教育发展、实现扫盲目标、贡献世界文明。
命题提示:需明确见解(如“物种交换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双重性”),结合传染病导致人口减少与农作物传播促进人口增长的史实,联系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加强的背景展开论述。
45题(改革回眸):各派态度——贵族地主支持(维护利益)、革命民主派反对(要求彻底废除);改革作用:巩固统治、推动资本主义发展。
46题(战争与和平):反战特点——持续时间长、范围广、群体多元、形式多样;兴起原因:越南战争伤亡、和平思潮影响。
47题(人物评说):张仲景背景——社会动荡、疫病频发、个人努力、继承传统;地位——《伤寒杂病论》奠定中医临床基础,推动中医文化传播。
本套试题注重对历史解释、史料实证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考查。考生需注意:
通过本卷解析,考生可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,提升历史学科综合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