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关于高考时间的讨论持续升温,根据相关部门最新通知,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已明确延期一个月举行。调整后的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,其中7月7日上午9:00-11:30为语文科目,下午15:00-17:00为数学科目;7月8日上午9:00-11:30为文综/理综科目,下午15:00-17:00为外语科目。湖北、北京等地可结合本地疫情防控实际情况,研究提出具体时间安排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公布。
这一调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有网友调侃"2020届考生堪称'双疫一代',出生时经历非典,高考时遇上新冠"。不过更多已毕业的网友则送来暖心鼓励:"多一个月备考时间,正好查漏补缺,稳住心态就能赢!"在#高考确认延期#的微博话题下,类似的加油留言获得了数万点赞。
我国高考制度自1952年正式建立以来,考试时间并非一成不变。回溯历史能更清晰理解此次调整的合理性:1952年首届全国统考安排在8月15日至17日;1977年恢复高考时因准备仓促,成为唯一一次冬季高考(12月10日开考);1978年起考试时间逐步固定为夏季,最初是7月20日至22日,此后除1983年调整为7月15日至17日外,1978-2002年间基本稳定在7月7日至9日。
2003年是高考时间的重要转折点。受政协委员建议"7月高温和自然灾害频发影响考试"的推动,当年高考首次提前至6月举行,这一调整沿用至今。唯一例外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,四川部分地区高考延期至7月3日至5日。由此可见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试时间,是保障考试公平性和安全性的常规操作。
此次延期至7月,既延续了历史上应对特殊情况的调整逻辑,也为考生和学校留出了更充分的备考与教学缓冲期。对于高三教师而言,虽然需要多承担一个月的教学任务,但多数老师表示:"只要能帮助学生考出更好成绩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"
随着高考时间明确,另一个牵动数百万考生的问题浮出水面——教师资格证笔试何时重启?从目前信息看,这场拥有庞大考生基数的国家级考试,具体时间需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确定。结合国内疫情防控成效,业内普遍认为考试通知不会让考生等待太久,但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仍需持续关注。
可以明确的是,作为涉及数百万考生的大型考试,教资笔试不会"突然袭击"。从试卷印刷、考场安排到监考人员调配,每个环节都需要至少一个月的准备周期。更重要的是,考试机构会充分考虑考生接收信息、调整备考计划的时间需求,因此正式通知预计会提前30天左右发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原本与笔试同期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,已有省份公布了调整计划。例如江西省明确6月开展认定工作,这一安排虽未直接说明笔试时间,但从考试流程的衔接性来看,笔试大概率会在认定前完成。考生可通过关注各地教育考试院官网,及时获取最新动态。
部分考生因考试延期产生弃考念头,这里需要明确:因个人原因放弃考试,报名费不予退还;只有当考试因不可抗力(如疫情)被官方取消时,才会启动退费流程。因此建议考生理性评估备考状态,若已投入大量精力,不妨利用延期时间巩固基础,争取一次通关。
无论是高考还是教资笔试,延期本质上是"额外的备考时间"。对于高考生而言,可利用这30天重点突破薄弱环节,通过真题训练提升答题节奏;对于教资考生,建议重新梳理考试大纲,针对教育知识、学科能力等模块进行系统强化。
心态调整同样关键。面对不确定性,与其焦虑等待,不如制定每日学习计划,将注意力集中在"能控制的事"上。要相信,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更从容的出发——当考试日期确定时,准备充分的你,一定能在考场上绽放光芒。